四季为农 买保险 办贷款 选农机 就上四季为农App
首页 农机世界 二手农机 政策解读 农机安全 行业热点 农机技巧 农机解说 粮食价格 农机大PK 企业动态 大咖说农机 保险小课堂 农机人专访 休闲娱乐
从中国农机产业集群发展看未来竞争态势
农业机械 来自四季为农

我国农机产业集群得到稳步发展,已经形成多个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产品的农机产业集群。随着优势资源及制造能力的进一步集聚,将加快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持续推进农机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形成了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全新生态。

 

一、国内主要农机产业集群已具规模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多区域农机产业集群,形成了拖拉机、收获机械等产品基地。初步打造出依靠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规模效应和创新溢出效应,实现了产业链、价值链的稳步发展。
一是区域资源禀赋推进过多年发展,我国农机产业分区域形成了多个集群。目前,多个区域的产业集群,正在不断驱动产业结构转型与持续发展。最知名的有以中国一拖为引领的河南产业集群,以潍柴雷沃为主力的山东产业集群,以常州东风、沃得农机为支撑的江苏产业集群,以河北英虎机械、农哈哈为代表的河北产业集群,以及不同区域诸多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主机及农机具产业集群,共同支撑产业发展步伐,推动我国农机工业不断实现新的目标。
二是产品发展特色显著不同的产业集群形成了特色各异的产品特色。山东农机产业集群在拖拉机、小麦收、玉米收等产品上占据较高的产业位势。国内六成的拖拉机企业集中在山东省,占据了50%左右的市场份额。近10家小麦收制造企业,占据了近70%的市场份额。近40家玉米收制造企业,占据了50%左右的市场份额。河南农机产业集群在拖拉机、玉米收产品保持较好的产业位势,耕整地机械实现了协同发展国内11%的拖拉机制造企业集中在河南省,占据了20%左右的市场份额。20余家玉米收制造企业,市场占有率约为5%。河北省农机产业集群发展稳健,玉米机制造企业近20家,市场占有率约为20%左右。播种机械、耕整地机械等得到不断发展。
三是产业链价值链协同国内农机产业集群内,基本形成了主机企业、配套企业协同发展趋势。区位优势和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一些区域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中低端产品的研发、零部件生产、主机装配、运输等一体化合作,实现了本地化制造。面对高端农业装备需求,整机企业、零部件关联企业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合作机制,推进新型高效传动系、大马力转向驱动桥和高性能液压系统、高端专用传感器、智能控制元器件等零部件研发,加快推进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产业化。

 

二、产业集群经营绩效不断提升

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我国农业机械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产业链趋向健全,整体市场规模、品牌影响等竞争实力得到稳步提升,集群效应得到有效发挥。
一是整体市场规模稳固目前,我国农机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近3000亿元,能够生产4000多个机型品种的农机产品,满足国内90%以上的市场需求,成为世界上农机制造与使用大国。国内拥有8000余家农机制造企业,规模企业近2000家。山东、江苏、河南、浙江、安徽、黑龙江等地汇聚了60%以上的农业机械百强企业,形成了多处协作配套的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
二是企业实力稳步增长。农机企业多家企业集团公司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相关资料显示,洛阳现代农机装备制造业集群,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农机装备产业集群之一,去年整体产业集群规模突破1000亿元。头部企业长期合作的供应商有630多家,河南省内的供应商有280多家拉动相关产值达到150亿元。潍坊经过多年发展已拥有农机生产企业650余家,农机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形成了主机、农机具及配套件专业化协作的完整链条,孕育了潍柴雷沃、悍沃农业装备、谷合传动、萨丁重工等农机品牌。常州规模以上农机装备企业129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30家,已形成常发农装、常柴股份、东风农机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
三是产品结构调整提速。农业机械领域高性能材料、高速液压马达、专用传感器及电控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取得有效突破。无级变速拖拉机、新能源拖拉机、大型宽幅联合收获机等高端产品实现批量投放,产业发展能力稳步提升。中国一拖积极承接国家高端农业机械现代产业链“链长”和农机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形成动力换挡、无级变速、混合动力轮式拖拉机等系列高端产品制造能力。相关数据显示,潍坊农机装备产业对我国小麦机收贡献度、玉米机收贡献度、耕种收综合贡献度均居国内第一位分别超过了60%、30%和40%。区域内头部企业完成180-380马力全系列CVT拖拉机商品化,标志着高端产品制造能力实现了连续跨越。

 

三、政策助力产业集群发展

国家继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机化的政策支持,将持续拉动农机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主要农机产业集群所在区域均给予了相应的产业支持,将加速推进农机装备智能化、精准化、绿色化发展。

国发〔2018〕42号指出,根据我国农业生产布局和区域地势特点等,紧密结合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以优势农机装备企业为龙头带动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农机装备均衡协调发展。支持企业加强农机装备研发生产,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机装备生产企业集团。
国家相关部委提出,引导农机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挖掘研发潜能;推动农机企业以及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联合攻关,助力“一大一小”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建设,推动农机产业群做强做优。 
据鲁政办字〔2022〕160号文,山东省培育农机装备产业集群构建良好产业生态。壮大培育潍坊、聊城、日照、临沂、济宁、青岛等6个优势突出、产业链协同配套的农机特色产业集群,积极争创国家农机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
到2025年,河南省将建成以洛阳为核心,郑州、开封、许昌、新乡、南阳、驻马店等地为支撑的现代农机装备产业集群,在动力机械、收获机械、畜牧业机械等领域形成一批知名品牌。

 

 

 

四、产业集群内的竞争策略

随着区域经济的日趋发展,产业集群成为各省市经济的重要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内的任何一家企业,有着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做专做特做新的不同目标。企业间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和竞争。提高自身的发言权,就是要不断形成核心竞争力,成为产业集群内的重要成员之一。

 

一是全面提升制造能力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智造”“创造”能力,确保中高端产品生产、输出的精度和先进性。加大产业链上下游项目融合,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的铰接互动、协同推进,着力构建黄金价值供应链和完整的产业链条。实施“链长+链主+链创”多链模式,进一步摸清企业强链补链延链项目、产品和服务,健全龙头企业、骨干企业、配套企业产品链供应链目录图谱,推动、形成链长组织协调、链主驱动引领、链创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全面助力制造能力、产品品质持续发展。

 

二是不断优化服务管理完善专业化、数字化、社会化的服务体系,为企业开发新产品、开创新产业、构建新业态,提供全周期、保姆式、一站式的服务价值解决方案。中高端产品更需要优质的服务,要做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提升、由事后服务向事前服务转变、由分散服务向集中服务延伸。推动多层级服务人员培训,全面提升服务人员技能。测算、储备充足的服务配件,以满足作业用户的服务需求。实施服务承诺,建立绿色服务通道,动态响应用户维修愿望。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开展系统性的评价,形成服务支撑的“护城河”。

 

三是积极嫁接资本市场充分认识多层次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和助推产业发展中的助力作用,理解到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的重要性。具备上市条件,要及早规划、着手制订上市路线图。围绕产业链配套资金链,和各类金融机构、产业投资基金加大投资,畅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效循环渠道。围绕产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资金需求,把握住多维资本对接机遇,运用中长期贷款、融资租赁等方式,优化资金供给格局。加大产业链融资创新力度,探索、加快在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预付款融资等方面的推进步伐。同四季为农等互联网服务平台合作,开展进货贷、购机贷、消费分期及农机保险等互联网服务,重塑农机互联网营销新模式。

 

总结

伴随2024年农机市场实现恢复性增长,进入新一轮市场牛熊切换,产业集群将迎来难得的黄金发展机遇期。不同区域的产业集群要发挥资源禀赋、体系优势、协同能力,加快中高端产品发展步伐,催生一批大强兼备、高精特专型农机企业。聚焦需求率先抓住玉米主产区、小麦主产区、水稻主产区、丘陵山区等市场启动机遇,努力将集群发展、产业转型、产品升级迈入新的制高点。

 

相关新闻
评论 (0)
3 1318 2301